尊龙凯时

尊龙凯时
创新文化
尊龙凯时
概况
新闻动态
科研队伍
科学研究
尊龙凯时管理
人才培养
开放交流
创新文化
科研人员(更新中)
韩民锦
韩民锦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尊龙凯时 副教授Contact Us(联系方式):13668058640E-mail(邮件): [email protected]教育背景2009-2013 西南大学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尊龙凯时,博士2007-2009 西南大学 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硕博连读2003-2007 安徽科技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学士 工作经历2024-至今 尊龙凯时 ,副教授2018-2019 美国康奈尔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

韩民锦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尊龙凯时 副教授

Contact Us(联系方式)13668058640
E-mail(邮件): min[email protected]

教育背景

2009-2013 西南大学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尊龙凯时,博士

2007-2009 西南大学 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硕博连读

2003-2007 安徽科技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学士

工作经历

2024-至今 尊龙凯时 ,副教授

2018-2019 美国康奈尔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访问学者

2015-2018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尊龙凯时,讲师

2013-2015 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

研究领域

应用生物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操作等技术,开展家蚕重要经济性状(如茧丝产量等)关键调控基因挖掘,鳞翅目害虫防控新的分子靶标鉴定,家蚕性别决定关键基因鉴定与性控育种技术攻关,鳞翅目性染色体W的起源与演化等研究。

学术贡献

在蚕的基因组研究、优异基因挖掘、高活性转座元件鉴定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大成果。在Science AdvancesScience综合性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作为骨干成员荣获“2022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第十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牧原杯”优秀论文奖、“重庆市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24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论文”等荣誉。具体学术创新贡献如下:

1) 率先获得家蚕W染色体完整基因组序列,并首次在W染色体上鉴定到蛋白编码基因,对基于W染色体的分子育种具有重大价值

2) 作为核心成员绘制了世界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对家蚕优异基因挖掘和分子设计育种等研究意义重大。

3) 开发了多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构建了多个数据库平台,为在家蚕泛基因组中挖掘优异基因和功能元件提供了重要利器。

4) 揭示了家蚕驯化、改良以及茧丝产量相关的拷贝数变异基因,为家蚕分子育种进一步增加茧丝产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5) 鉴定到家蚕多个高转座活性和具有增强子功能的转座元件,为转基因工具开发以及家蚕优良种质创制提供了重要载体。

荣誉奖励

2022 入选央视发布的2022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2023 2022年度重庆市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2023 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牧原杯”优秀论文奖(十佳)

2024 2024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论文(共10篇)

代表性论文

1) Han MJ, Luo C, Hu H, Lin M, Lu K, Shen J, Ren J, Ye Y, Westhof E, Tong X, Dai FMultiple independent origins of the female W chromosome in moths and butterfliesScience Advances, 2024,10(25):eadm9851. (第一作者)

2) Tong X, Han MJ, Lu K, Tai S, Liang S, Liu Y, Hu H, Shen J, Long A, Zhan C, Ding X, Liu S, Gao Q, Zhang B, Zhou L, Tan D, Yuan Y, Guo N, Li YH, Wu Z, Liu L, Li C, Lu Y, Gai T, Zhang Y, Yang R, Qian H, Liu Y, Luo J, Zheng L, Lou J, Peng Y, Zuo W, Song J, He S, Wu S, Zou Y, Zhou L, Cheng L, Tang Y, Cheng G, Yuan L, He W, Xu J, Fu T, Xiao Y, Lei T, Xu A, Yin Y, Wang J, Monteiro A, Westhof E, Lu C, Tian Z, Wang W, Xiang Z, Dai F., High-resolution silkworm pan-genome provides genetic insights into artificial selection and ecological adapt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13(1):5619. (共同第一作者)

3) Xu MRX, Liao ZY, Brock J, Du K, Li GY, Chen ZQ, Wang YH,  Gao Z, Agarwal G, Wei K, Shao F, Pang S, Platts A, Velde J, Lin H, Teresi S, Bird K, Niederhuth C, Xu JG, Yu GH, Yang JY, Dai SF, Nelson X, Braasch I, Zhang XG, Schartl M, Edger P, Han MJ, Zhang HH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14(1):8357. (共同通讯作者)

4) Lu K, Pan Y, Shen J, Yang L, Zhan C, Liang S, Tai S, Wan L, Li T, Cheng T, Ma B, Pan G, He N, Lu C, Westhof E, Xiang Z, Han MJ, Tong X, Dai FSilkMeta: a comprehensive platform for sharing and exploiting pan-genomic and multi-omic silkworm dataNucleic Acids Res. 202452(D1):D1024-D1032. (共同通讯作者)

5) Han MJ, Xu HE; Zhang HH; Feschotte C; Zhang Z, Spy: A New Group of Eukaryotic DNA Transposons without Target Site Duplications, 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14, 6(7): 1748-1757.(第一作者)